环球钢琴网首页 > 新闻 > 文章专栏

积极引导,你真的可以让孩子爱上钢琴

积极引导,你真的可以让孩子爱上钢琴

 

1. 儿童练琴时习得新的动作习惯有困难是正常的,一味严厉纠正会让孩子视若畏途。如果能借用符合孩子心理的生动形象来模拟动作,孩子对练习会更有兴趣。

在练手势和坐姿的时候,如果老师 / 家长过于严格要求(有些老师甚至会打手),孩子会生怕犯错,弹琴也很快变成一个让人生畏有些沉重的任务,让孩子恐惧的事怎么能让他也喜欢呢?

 

2. 在合适情境下鼓励孩子多自我评价,学会标注符号提示自己,孩子将更少抵触心理,也能增加自我的评估能力。

其实父母一直在旁边纠正,孩子自己也累。孩子变得似乎不会自己评估弹琴如何,而要依赖家长的反馈来弹琴。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,让他自我评估,在练习换手弹的时候鼓励自己标注出符号,孩子这样将更少抵触情绪,在练习过程中也增加了主动性(自我评估,在谱上标出哪里该换手),进步时自己也更有成就感。

 

3. 练琴过程中孩子能获到反馈,感觉得到自己的进步特别重要。

家长使用具体、描述性的语言也是对孩子的积极反馈,例如你的孩子弹了一首曲子《小小星星亮晶晶》,作为家长,你会夸她:“像感觉躺在野营的帐篷外边看星星一样”,“心情也变好了”,这会让孩子感觉到了有些惊奇和美好(我弹的曲子有这样的效果吗,我也躺下来听听看!),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成长,这比概要式地表扬“弹得真棒”效果要好得多。

 

4. 在孩子遇挫或练习烦躁时承认他真实的感受,鼓励他回顾过去经历,从中获得成长的动力,鼓励他选择去面对和迎接挑战。

孩子在弹钢琴的时候觉得有点烦,你如果说:“你怎么会这样呢,隔壁的姐姐弹琴都很开心呢!”或者说“很快就弹好啦,等会你就可以很开心去玩啦”。前一种说法是否认他的这种感受,认为他不应该有这种感受,后一种说法是希望孩子烦躁的情绪能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”,但暗示了弹琴是一个让人厌烦的任务。孩子的真实感受没有被接纳。

 

5. 弹琴中满足孩子的自主需要,是培养内在动机的必要条件。

如果要求孩子每天练琴巩固和提高技能是必不可少的,那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让孩子多些选择呢?例如在时间(饭前还是饭后)、和谁一起弹(自己或妈妈陪)、观众(动物玩偶,如大象妈妈和小象)、怎么弹(把《两只小黑鸟》曲的主角改为两只象,并分别给他们取名字)上,这些方面可以多给孩子些选择,在适当情况下鼓励孩子做些改编,他的自主性越多(比如故事中,小鸿自己给大象妈妈和小象命名为 Coco 和 Apple,妈妈很愉快地赞成),自发性越强,他就越会把弹琴当做是自己的而非被动接受的任务。

(新闻来源:)

  • 手机查看

    扫一扫 手机查看

    下载环球钢琴网APP

    iphone应用下载 Android应用下载
  • 收藏

评论 0条评论

0/300
    • 网罗所有钢琴类文章~

    TA创建的文章